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 (记者 邢蕊)50年前的今天,华裔武术大师李小龙去世。在电影《死亡游戏》拍摄期间,他在好友家中猝死,生命最终定格在了32岁。
李小龙短暂的一生,参演过30余部电影、6部电视剧,他的影迷更是遍布全球。在美国人眼中,他是“武术之王”,在日本人眼中,他又是“武之圣者”。但对中国影迷而言,李小龙的存在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,他不仅影响了一代人,也对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的形象具有改变作用。
西方人眼中的“中国符号”
美国《时代》周刊曾经评选出“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”,李小龙在其中名列第五。某种意义上,他就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,也是最响亮的名片。
李小龙出生于美国,后又随家人一起返回香港生活。从七岁起,他兼学太极、咏春、空手道、柔术、跆拳道,也学习恰恰、拳击。他打破了传统武学的门派和框架,兼容并蓄的同时,也让中国武术被世界熟知。
1959年,李小龙被家人送往美国。1961年,他考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,主修戏剧,并辅修了哲学、心理学等其它学科。
留美期间,李小龙曾在学校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,经常在学校里表演各种武术。他曾与美国空手道之父埃德-帕克切磋,也与美国柔术大师威利-杰伊、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-西岗、美国跆拳道之父李峻九等都有过交流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英语中“kung fu”一词,正是由李小龙提出,并在后来写入英文字典。
1966年,李小龙出演了好莱坞电视剧《青蜂侠》中加藤一角,并凭借剧中的表现展露头角。
当年,野心勃勃的李小龙曾直白地写下自己的目标:“我的明确目标是,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。”然而,事情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般顺利,他面对的,是整个西方社会对华人的傲慢与偏见。
一脚踢碎偏见
有导演曾经这样描述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的好莱坞:“对许多美国人来说,亚洲男性是敌人的代言人。”
李小龙也曾对于亚洲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刻板形象感到沮丧。哪怕《青蜂侠》让李小龙得以在影视剧中施展拳脚,可好莱坞对亚洲演员的排斥,仍让他深受束缚。他拒绝接受那些带着强烈种族偏见色彩的角色。
“当中国人出现的时候,总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出场音。真见鬼!”李小龙曾经在接受采访时亲口表达了不满。
但他所做的不只是抱怨,他要改变这一切。让中国功夫名扬天下,是他选择的回击方式。
在美读书期间,李小龙开办了第一家武术馆“振藩国术馆”,吸纳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,开创了中国功夫在美国传承的先河。
振藩,是李小龙的本名,寓意“唤醒和震撼外邦”。他生前曾谈及过开办武馆的缘由:“希望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。”
渐渐地,李小龙创立发展了截拳道,还成功将中国功夫搬上了大银幕。
70年代,不甘在好莱坞做配角的李小龙回到香港发展,他先后拍摄了五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。从《唐山大兄》到《龙争虎斗》,几乎每部电影都获得了空前成功。
电影《精武门》中,他一脚踢碎了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的告示牌,大声喊出“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”。
这些电影展示了中国人不可欺辱的骨气和不屈的精神,引发全球华人的共鸣,振奋了整个民族的斗志。他所塑造的“中国英雄”形象,也逐渐被世界所认可。
李小龙超越时代的意义,或许也正在于此。
在他离开的日子里,人们对他的怀念有增无减。李小龙坟前的英文墓志铭刻着这样一句话:“你的启迪会继续指引我们走向个人的解放。”
寥寥数语,不仅描绘了他转瞬即逝的一生,更在他离开整整50年后的今天,继续讲述着他的传奇故事。(完)
最新消息 |
---|
5年04月04日 15:14
2025全国射箭协作区锦标赛首站在广西武鸣开赛 |
5年04月04日 13:23
斯诺克巡回锦标赛:丁俊晖淘汰凯伦·威尔逊挺进四强 |
5年04月04日 13:20
2025淮安马拉松参赛总规模将达到20000人 |
5年04月04日 11:36
郑钦文首次晋级WTA500查尔斯顿站单打八强 |
5年04月03日 23:58
跌至第94位,国足刷新九年来最差世界排名 |
5年04月03日 21:57
中国男足世界排名跌至第94位 |
5年04月03日 20:42
杭州2025年计划举办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50余项 |
5年04月03日 19:37
向“饭圈”乱象“亮剑” 构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网络生态屏障 |
5年04月03日 18:42
科技装备与赛事相结合 青少年户外赛事发展再获助力 |
5年04月03日 18:09
新型网络谣言“刺痛”游戏行业 多方联合在沪发布倡议应对“皮套论” |